1971年
英特尔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这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
1978年
首次生产出16位的CPU,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
1985年
10月,推出划时代的产品——32位的CPU80386。32位CPU架构到目前还应用在大部分CPU产品上。
1993年
用拉丁文Pentium注册了商标,中文名字“奔腾”,从此开启了长达13年的奔腾时代。
1977年
5月,推出了奔腾2处理器。继承了原有奔腾Pro处理器优秀的32位性能,而且加快了段寄存器写操作的速度。
1998年
为抢占低端市场而推出Celeron(赛扬)处理器。CPU的发热量和生产成本都降低许多,同时具有良好的超频性。同期还发布了针对高端应用的奔腾ⅡXeon(至强)处理器。
1999年
10月,推出奔腾3处理器。CPU主频最高达到733MHz。采用内置256KB与CPU主频同步运行的二级缓存,并率先采用0.18微米的制程。
2000年
11月,推出奔腾4处理器。采用0.18微米铝布线工艺,二级缓存为256KB,最高核心频率为2GHz。
2001年
推出新一代Xeon至强处理器,瞄准高性能、均衡负载、多路对称处理等特性,具备更高级的网络功能和更复杂的3D图形性能。
2003年
推出针对笔记本电脑的迅驰移动技术,在移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绝对性的垄断优势。
2004年
推出的64位XEON至强处理器。是英特尔迄今为止推出的最成功的企业级64位服务器产品。
2005年
4月,推出第一款双核处理器平台。包括采用955X高速芯片组、主频高达3.2GHz的奔腾处理器,开创了英特尔的双核时代。
2006年
7月,发布了酷睿2双核处理器。酷睿2双核处理器采用65纳米工艺制程,包含2.91亿个晶体管,其能效比最出色的奔腾处理器高出40%,功耗降低4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