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那些逝者已經遠去。我們在此記住他們的名字,曾經燃燒的生命,無論生前多么平凡都是一部傳奇。無論是否與他們相識,我們心靈深處都有一種共同的情感。正像約翰·鄧恩所說:“無論誰死了,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因為我們包含在人類的概念裏。”此刻,我們格外緬懷那些在大地震中逝去的生命。我們無法窮盡他們的名字,但願他們在彼岸得安息,他們的親人在此生得幸福。
汶川大地震死難者( -2008)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地區發生了8.0級地震。截至10月8日12時,四川汶川地震已確認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汶川地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建國以來最大的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裏,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萬億元。中國政府希望用3 年重建在8.0級地震中被摧毀的城鎮和基礎設施,但國際專家們認為重建時間要更為漫長。國際紅十字會主席蘇亞雷斯·托羅說:“挑戰是巨大的,應對這些挑戰將是曆時多年的繁重任務。就我們的經驗來看,在這種規模的地震之後,重建需要5到10年。”
章含之(1935-2008)
章含之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釗的養女。她曾做過毛澤東的英文教師,是著名外交家喬冠華的夫人,曾與喬冠華一起活躍在聯合國的外交舞台上,參與中美建交會談、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談判等一系列重大活動,是1970年代我國傑出的外交官之一。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章含之陸續出版《風雨情》、《那隨風飄去的歲月》、《跨過厚厚的大紅門》等書。章含之的書,在紅牆回憶錄系列中極為暢銷,可她卻對友人說,不想再繼續寫這類回憶了,“我的書裏始終沒有自己。”她開始構思“為自己而作”的英文自傳,直到去世前兩個月被查出了肺部纖維化。1月26日,她毫無征兆地離去,留下未竟的書稿與願望,也帶走了諸多備受矚目與爭議的曆史細節。(1月26日離世)
蘇哈托(1921-2008)
1963年10月17日,印尼陸軍造反,強迫蘇加諾總統解散國會,蘇哈托這位“微笑的將軍”趁亂奪取了最高權力。1998年5月21日,執政30多年的蘇哈托在雅加達獨立宮宣布辭去總統職務。他請求印尼人民原諒他的錯誤和缺點。在他執政的30多年裏,他的家族和親友網絡控制著幾乎整個印尼經濟,造就了龐大的商業帝國,為印尼帶來長期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繁榮。然而,30年輝煌毀於一旦,之後印尼陷入了經濟和政治危機之中,憤怒的印尼人民將蘇哈托趕下了台。國際透明組織在《全球腐敗報告2004》中說,蘇哈托在職期間共挪用公款150億至350億美元,而印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695美元。(1月27日離世)
沈殿霞(1945-2008)
爽朗響亮的笑聲是沈殿霞的標志之一。她出現的地方,從來都是笑聲一片。有一家減肥醫院曾經寫過這樣的廣告標語:“沈殿霞進來,林青霞出去”。對於類似比喻,沈殿霞從來不乏自嘲精神,她的自信和真誠也成了她身上最打動人的品質。如果說電影和電視塑造出一個明星沈殿霞的話,那么香港無線電視台《歡樂今宵》節目則展現了一個平民化的沈殿霞。在幾十位節目主持人中,她是任職時間最長的。40年演藝路,沈殿霞伴隨香港市民一起成長,成為這座城市樂觀一面的象征,她被觀眾視為家人,被業內視為演藝界的標志和榜樣。(2月19日離世)
愛德華·洛倫茲(1917-2008)
1961年,洛倫茲的偶然發現,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科學領域——“混沌理論”。1972年,美國科學發展學會第139次會議上,洛倫茲發表題為“可預測性:巴西一只蝴蝶扇動翅膀,能否在得克薩斯州掀起一場龍卷風”的演講。他認為,一個微小的初始條件變化可能導致一連串逐漸放大的改變,最終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 ——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人們最初認為,該效應只是出現在氣象預報中,後來發現,眾多自然和社會現象——諸如人口的漲落、精神病的發病、心率的節奏、雪花的形狀、股市的波動、彙率的變化等等——中均有“蝴蝶效應”。(4月16日離世)
柏楊(1920-2008)
日本作家黃文雄曾引用日本的一句諺語,說柏楊是一個看過地獄回來的人。他指的是1970年代台灣恐怖時期柏楊幾乎被政府槍決。然而,多災多難的一生中,柏楊始終未停筆,至今著作已過200冊,遍布海內外華人社會。“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在一起,就成了一條蟲”;“我們的民主是‘以示民主 ’”;“窩裏鬥,是中國人的劣根性”——這些振聾發聵之聲,當年被稱作思想的酵母。猶如醫生指出病症,柏楊也在多年思考後開出藥方,“我曾認為中國文化是一個沉澱、腐化力極強的醬缸……現在,再度整理史籍,我更發現中國文化的基因裏,一開始就缺少人權思想,從沒有人權素養。要改變中華民族的氣質,絕不能仰仗‘大人物’動手,應先由‘小人民’做起。”(4月29日離世)
艾伯特·霍夫曼(1906-2008)
霍夫曼1906年1月11日出生於瑞士北部城鎮巴登,後入蘇黎世大學攻讀化學專業,並於1929年獲得博士學位。1938年,他無意中合成了迷幻劑 LSD,但當時他並沒有發現它的致幻效果。1943年4月16日,霍夫曼在實驗室工作時不小心將一些LSD藥粉灑到了手上,隨後很快出現迷幻狀態,大約過了兩個小時這種狀態才漸漸消失。LSD隨後成了1950、1960年代美國嬉皮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966年,美國宣布LSD為非法藥物,從此這一藥物在全世界范圍內遭到全面禁用。對於自己這一備受爭議的發明,霍夫曼一直希望能擺脫惡名。2006年過百歲生日時,他許下的願望便是LSD能重新被用於醫學研究,尤其是精神病藥物的研究。(4月29日離世)
王元化(1920-2008)
王元化18歲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擔任過國務院學術委員、上海市委宣傳部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等。但終其一生,他的角色都是知識人。貫穿他一生的思想主線是“自由”,他最看重的學術品質是“思辨”。這從他晚年最愛讀陳寅恪的書,兩次用“思辨”作為著作名可見一斑。從1955年的“胡風事件 ”,1960年代的“文革”沖擊,1980年代的卷入周揚撰寫紀念馬克思一百周年文章公案,以及主編《新啟蒙》雜志期間的種種遭遇,直到今年年初身在病榻之上,他都沒有停止過這種思辨。臨終前,他囑托弟子從一段話中“做點刪節,用三四行字,寫在學館門口的石頭上”。其中有這么一句:“他們(知識人)是那種為思想、為觀念而生的人,而不是靠觀念謀生的人。” (5月9日離世)
伊夫·聖·羅蘭(1936-2008)
早在1958年,伊夫·聖·羅蘭就通過Christian Dior品牌釋放出一個21歲天才男孩的夢想,讓整個世界為之心顫;其後,又用強勢的三字母Logo“YSL”馳騁時尚界長達半個世紀,成為20世紀後半期最持久知名、最具影響力的服裝設計大師。在伊夫·聖·羅蘭眼中,黑色是色彩之王。他說:“所謂幸福的女人,就是穿黑裙子、黑毛衣、黑襪子,戴新奇首飾,並且身邊有一個愛她的男人。”6年前隱退時伊夫·聖·羅蘭說過一句話,興許可以拿來作為他的人生總結——“為了生存,每個人都應該抱有審美主義的幻想…… 眼花繚亂的世界啊,最終讓我冷靜。” (6月1日離世)
武文傑(1922-2008)
武文傑被稱作越南市場經濟改革的總設計師。他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卸任,在2008年的越南金融動蕩中離開。2007年武文傑向越南現任總理阮晉勇寫了一封公開信,稱越南當時正在犯的錯誤,和19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前韓國、馬來西亞等國所犯的錯誤一模一樣。如今,這個預言正被部分驗證。在此之前,武文傑力推越南經濟革新,逐步脫離前蘇聯式的經濟模式,使越南每年取得8%以上的經濟增長。盡管武文傑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在越戰時被美軍殺死,但他是越南與美國關系正常化的堅定支持者。1995年,兩國實現了關系正常化。武文傑也成功協助越南與其他亞洲國家建立了良好關系。(6月11日離世)
邵華(1938-2008)
邵華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女少將,又是新中國締造者毛澤東的兒媳婦。1950年代初她用一台毛岸英從蘇聯帶回的老式相機為毛主席拍照,開始學習攝影和沖曬照片,從此喜歡上攝影,連續兩屆擔任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曆任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八、九、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毛新宇回憶:“母親從不搞特權而是平易近人。她是從連級幹部一級一級地幹起來的,從來沒有破格,一直到將軍。”兒媳劉濱說:“媽媽經常教育我們,要把爺爺開創的清正廉潔的家風延續下去。”(6月24日離世)
索爾仁尼琴(1918-2008)
索爾仁尼琴曾是“自由世界”的英雄,因為他暴露了“東方極權主義”的可怕。尤其是《古拉格群島》以宏大的篇幅和巨細靡遺的細節證明了極權主義除了崩潰,別無自我更新之法。他也猛烈批判西方文明的虛無與墮落,堅持自己獨立判斷的精神,以至於蘇維埃陣營視他為叛徒,正統西方自由派嫌他頑固。生前已經無人理會的索爾仁尼琴,死時卻得到國葬的榮耀。一個知識分子可以拒絕各種政治誘惑一輩子,卻無法在身後抗拒政權利用他的夢想,將他樹立為一種意識形態的導師。(8月 3日離世)
華國鋒(1921-2008)
華國鋒,1921年生,山西交城人。1976年4月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同年10月,中央政治局采取措施粉碎“四人幫”,他和葉劍英、李先念等起了重要作用。後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1980年9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決定,接受華國鋒辭去國務院總理職務的請求。 1981年6月,鑒於華國鋒在粉碎“四人幫”後推行“兩個凡是”錯誤方針,繼續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政策和口號,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一致同意華國鋒辭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職務。(8月20日離世)
魏巍(1920-2008)
作為文學家,魏巍廣為人知的是那篇影響了數代人的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作為刻上毛澤東時代烙印的“戰士”,晚年的魏巍一直是“階級鬥爭”理論的捍衛者,他主辦的《中流》雜志一度影響很大。2000年,《中流》雜志就私營企業家能否入黨問題,連續發表文章,闡明了不能吸收私營企業家(資本家)加入共產黨的理由。晚年,網絡成為這位高齡老人的新選擇。他的文章頻頻傳到“毛澤東旗幟網”和“烏有之鄉”上,直到生命的最後。臨終前他讓孫子連續說了3遍“繼續革命,永不投降!” 2007年,新版中學課本沒有再選入《誰是最可愛的人》。(8月24日離世)
張蘊鈺(1917-2008)
1958年8月國防部副部長陳賡召見張蘊鈺。陳賡說:“張蘊鈺同志,軍委決定在西北大沙漠搞原子彈靶場,由你來指揮這場特殊戰鬥。”張蘊鈺穩定了一下情緒,極力使自己顯得沉穩些,簡練地回答說:“好!服從命令。”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慶祝會上張蘊鈺說:“我這一生有兩件事永遠難忘:一件事是參加了上甘嶺戰役,一件事是參加組織了第一次核試驗。”此後,他曆任沈陽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國防科委副主任兼核試驗基地司令員等職,直接參與組織指揮了第一次“兩彈結合”、第一顆氫彈和多次空爆、地下平洞核試驗等任務,被譽為共和國第一任核司令。(8月29日離世)
穆鐵柱(1949-2008)
身高2米28,體重160公斤,鞋52碼,馳騁籃壇20年,被譽為“亞洲第一籃球中鋒”——這就是穆鐵柱。正是在他的帶領下,中國籃球奪得了第一個亞運會冠軍的頭銜,他當時效力的八一隊也成為了中國籃壇的“獨孤求敗”。穆鐵柱每場比賽至少都要得二三十分。在一場與蘇州市隊的公開比賽中,他曾經一人獨得80分!但隨著年歲增長,穆鐵柱也沒能躲過關節老化、靜脈曲張、腰椎間盤突出這樣的職業病。當年打球的時候,他在球場上的心跳就達到每分鍾200多次,他的心髒經常超負荷運轉。1996年他被確診為心髒早搏。2008年9 月,因心髒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9月14日離世)
崔真實(1968-2008)
為了能當藝人,崔真實曾哭著求媽媽借她30萬韓元去做整容手術。而在死前,她坦言壓力過大,感歎“不知道為什么要當藝人,好累”。崔真實之死,只是揭起冰山一角。短短一個月,韓國娛樂圈有4位明星先後自殺。自殺原因被認為皆由輿論壓力、網絡暴力所致。崔真實自殺前一直受到“放25億韓元高利貸給安在煥並導致其死亡”的惡性謠言煎熬,這再次引發了人們對網絡實名制的思考以及嚴懲網上惡意留言跟帖者的強烈要求。據《朝鮮日報》報道,韓國國會擬執行《信息通信網法施行令修正案》來加強網絡實名制的實行,以減少網上虛假和惡意信息的散播。這項法案又被稱為“崔真實法”。(10月2日離世)
王永慶(1917-2008)
從16歲自辦米店,到1954年籌資創辦台塑公司,再到把台塑打造成台灣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王永慶創造了一個經營神話。據說,每天中午王永慶都在公司裏吃一盒便飯,用餐後便在會議室召見各單位的主管。由於壓力過大,工作緊張,台塑的主管人員很多都患有胃病,醫生們戲稱這是午餐彙報的“台塑後遺症”。當然王永慶對部屬的獎勵也極為慷慨。“壓力管理”和“獎勵管理”成為王式的用人之道。王永慶每周工作時間都在100小時以上。他毅力驚人,中年後堅持每天跑步一小時,風雨無阻。10月11日,因擔憂美國金融風暴對台灣產生沖擊,他前往美國視察公司生產線。美國東部時間10月15日早上,“經營之神”在睡眠中安詳辭世。(10月15日離世)
謝晉(1923-2008)
有人說,如果把20世紀分成前後兩半,要舉出後半個世紀中影響最大的一些中國文化人,那么即使把名單縮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謝晉。從《女籃5號》到《芙蓉鎮》,再到《鴉片戰爭》,謝晉的影片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然而謝晉並不幸運,三子一女,其中兩個兒子患有智障。1991年,拍攝《啟明星》時,38 歲的兒子謝建慶因哮喘去世,而繼承了電影事業的長子謝衍也於今年8月23日因肝癌病逝。兩度喪子對謝晉的打擊非常大。10月18日晨,謝晉也溘然長逝。(10月18日離世)
蕭克(1907-2008)
蕭克參加了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八一南昌起義、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央軍委委員,國防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排名第一位)。他能詩善書,是個名副其實的儒將,斯諾夫人稱他為“軍人學者”。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蕭克寫作了長篇小說《浴血羅霄》,該書曆經半個世紀出版,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退休後,蕭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軍史研究中。他主編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朱毛紅軍側記》,並出版《蕭克回憶錄》、《蕭克詩稿》。對曆史,蕭克有句名言:“曆史就是曆史,不能人為地歪曲事實。真理只有一個,是不能以某種‘政治上的需要’來改變的。”(10月24 日離世)
談家楨(1909-2008)
談家楨一生與遺傳學結下不解之緣。早年,抱著“科學救國”的志向,他遠涉重洋,來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師從現代遺傳學奠基人摩爾根攻讀博士學位。學成後他堅決回國,開始他的遺傳學研究和教育生涯。他在果蠅種群間的演變和異色瓢蟲色斑遺傳變異研究領域有開創性的成就。他發現了瓢蟲色斑遺傳的鑲嵌顯性現象,引起國際遺傳學界的巨大反響,被認為是對經典遺傳學的一大貢獻。他將“基因”一詞帶入中文,解放後先後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和第一個生命科學院,被譽為“中國摩爾根”。9年前,一顆國際編號為3542號的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11月1日離世)
哈羅德·品特(1930-2008)
作為英國荒謬派戲劇的代表人物,品特被認為是自蕭伯納後英國最重要的劇作家。3年前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在他的全部29個劇本中,《歸鄉》、《背叛》、《生日晚會》、《房間》與《看管人》等都成為經典之作,代表了西方現代派戲劇的最高成就。晚年他幹脆放棄戲劇,投入到現實政治中,包括反對伊拉克戰爭這樣的舉動,都傾注了他的激情。在英國廣播公司的節目上品特曾說:“我已經創作了29部劇作,覺得已經足夠多了……今後我將把更多精力放在政治事務上。我認為,目前的世界現實非常令人擔憂。”戲劇導演田沁鑫說:“好的戲劇家可能都是這樣的,他有無數問題,無數鬥爭,無數掙紮。在平和的社會中他也痛苦,他關注的是人本身的境遇。”(12月24日離世)
~~~閱讀分割線~~~
1)騰訊網首屆“影響中國之年度華語傳媒盛典”
2)2009年各大網站新年元旦LOGO收集
3)我國正式進入3G時代
4)南方周末2009新年特刊
5)網易財經:中信泰富炒匯巨虧147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