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My photo
多情总为无情伤

September 22, 2009

謎底終于揭開

本月初,Google首頁的logo就曾經讓人聯想,意在使你猜測
即將有什麼重大紀念意義的事件;一說是UFO,又一說
是麥田怪圈,究竟是什麼令到Google要花重筆來制造這種
氛圍呢?

來看一看3次的變化:(參考:Google Logos Collection

1)9.5號,缺少一個O:


2)9.15號,缺少一個L:


3)從最近(也是今天早上用搜索的時候才注意到)的logo看,
之前的猜測都不對,而謎底是為了紀念一位英國著名科幻小說家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9.21裏是他的生日,也即今年是他誕生143周年了。



重要的是他在科幻小說類型中讓“反烏托邦”一派有了一席之地,
如後繼者:喬治.奧威爾的《1984》無不受其影響。
在我印象中對外星人的烙印也總是會想到如小說中描繪
的“大腦袋”怪物形象。

其主要作品包括:

* 《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 1895年)
* 《莫洛博士島》(The Island of Dr. Moreau,1896年)
* 《隱身人》(The Invisible Man,1897年)
* 《世界大戰》(The War of the Worlds,1898年)
* 《當睡者醒來時》(When The Sleeper Wakes, 1899年)
* 《愛情和魯雅軒》(Love and Mr Lewisham, 1900年)
* 《最早登上月球的人》(The First Men in the Moon,1901年)
* 《神的食物》(The Food of the Gods and How It Came to Earth,1904年)
* 《現代烏托邦》(A Modern Utopia,1908年)
* 《安·維尼羅卡》(Ann Veronica,1909年)
* 《托諾-邦蓋》(Tono-Bungay,1909年)
* 《波利先生的故事》(The History of Mr Polly,1910年)
* 《新馬基雅弗利》(The New Machiavelli,1911年)
* 《獲得自由的世界》(The World Set Free,1914年)
* 《世界史綱》(The Outline of History,1920年)
* 《未來互聯網紓》 (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1933年)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